close

  許多人都聽過、用過[純露],但談到[藥露]則會有許多人產生???的疑問。乍看之下,純露與藥露似乎相同但卻又不同。認真來說,[純露]是生產精油之後所衍生出來的副產品,而[藥露]則是專為生產具有草藥功能特性的另一種型態的產品,在製作過程中雖然也會有精油的產生,但所產生的精油卻微乎其微。因為藥草在蒐集藥露之前的前置作業幾乎已經將有效成分釋放到藥露當中了,所以在蒐集藥露的漫長過程中,所能搜集到的精油只能以每百公斤3~5cc的量而已,有些甚至根本蒐集不到精油。在過去的經驗中,玫瑰天竺葵精油在[藥露]的製作過程中幾乎不可能蒐集得到。但我曾經試驗過,以專為蒐集精油的方法萃取玫瑰天竺葵精油,當真還能搜集到十來cc的純精油呢~~。

  基本上,此兩種產物雖說都是經由蒸餾法而取得的水,但無論是在設備或製作工序以及最終的露水品質、藥效及香氣來說都是不同的。

  在我國的中藥醫學中,中草藥材的備製方式除了曬乾、熬煮、燉服、研磨粉、製丸、煉膏…等等諸多製藥方式傳承下來之外,老祖宗們尚流傳下了一門「藥露」的備製及理療方法。可惜的是,由於製作「藥露」需要許多先進的配備及工具,因此在我國醫療史上「藥露」被開發極廣為使用的時間較晚(約於元末、清初時期最為蓬勃),像是中國歷史上備受爭議且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即是將「藥露」的使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代表性人物。

  在中國醫書「本草匯」及「本草綱目拾遺」書中皆記載了許多有關「藥露」的運用及療方。書中亦記載了「慈禧太后」每日起床都會用「藥露」洗臉、每日沐浴完畢也都會讓宮女用「藥露」拍灑全身,冬天多用「金銀花露」夏天則用「玫瑰花露」。清光緒六年時,[慈禧太后]久病不癒,朝廷即召求海內外各方名醫診治不遂,後經江蘇巡撫「吳元炳」舉薦「馬培之」抵京為太后診治且命其主稿定方,治效甚著,有脈理精細之諭。為此,朝廷並賜「務存精要」匾額一方,使得「馬培之」醫名大譟。「馬培之」首創「肺露方」,此方中採用「孩兒蔘」、「天麥冬」等十二味中藥:「上藥為末,用雄豬肺一個、去心血,灌白潔淨,藥末一半灌入肺中、一半摻肺上蒸露五百毫升。再將琵琶葉(去毛灸)十二片、嫩蘆根三十克,二味另蒸露一百二十毫升,和入。」此方是從著名療方「補肺阿膠湯」加以改良過來的;以養陰為主、兼清痰熱,用於吐血咳血、乾咳無痰、肺痿咳喘、虛損久咳等症。事實上,「花露」的使用更可追溯至更長、更久遠的軒轅黃帝及炎帝神農(神農氏)時代,即有記載[花露]的使用的紀錄,但元代以前的所謂[花露]指的多是如[花]或[葉]上的朝露水。其實中國人早就對「花露」療法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若熟知歷史就可知曉,中國歷來後宮妃嬪的養生花療,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只是延至後來「藥露」一詞才正式出現於元代書籍中。

  [露],乃具有潤澤的作用。清代桂馥撰(說文解字義證)謂:[爾雅言,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醴泉乃甘露也,必謂其降下時,適潤養萬物,未必露味甘也,欲驗爾雅之甘露,以萬物豐熟,災害不生,此則甘露降下之驗也,甘露下,是醴泉矣。]說的就是天地萬物受到天降甘露的滋養後,能讓五穀豐收、人畜災害、百病不生的意思。我國在元代時期,就已經運用[蒸餾法]來蒸取燒酒了,許多藥書中也都有記載取露及療方的運用,直到明清時代才逐漸得到推廣。根據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番國有薔薇露,甚芳香,云是花上露水,未知是否?]由此推測,此露應該就是利用蒸餾法所提取的[薔薇露]了。

  在我國清朝時代對「藥露」的研究最為熱衷、盛行。當代許多醫學家對「藥露」的研究趨之若鶩,只可惜適逢西藥入侵的時代(西洋人於清朝有八國聯軍入侵,西藥也從此侵佔了中醫藥的市場),中藥在藥效緩慢的特點上不敵西藥的快速治療方式;此一精深的藥劑,盛極一時卻也因發展時機不對時(遇上西藥入侵),導致初展露頭角即色衰勢微。現今在臺灣中醫師界,雖知曉有「藥露」一詞,卻也無人懂得運用;所幸近來經我方各界愛好者親身體驗臨床且多方推廣,卻也逐漸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對芳療及中醫界人士的注目,希望在未來的不久「藥露」能真正被大眾世人所理解(目前尚有許多人僅知「純露」,殊不知中國的「藥露」劑型要比「純露」高明上多少倍呢~)

  我們因為消費者對「藥露」市場的理解度低,雖知其會是最符合未來「養生哲學」的最佳主角,但無奈何,目前僅能用市場對「純露」的理解度來配合教育市場,當然有關「藥露」的研究,我們也一直朝這方面努力,期望未來的研究成果能為「藥露」重新賦予新的定位及美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那羅香草產銷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